·当前位置:首页 > 业内新闻 > 详细信息
发布时间:2021/4/8 阅读:2193次 【字体: 】 【背景色 -              
论麻杏石甘口服液在鸡鸭病上的应用
张彭蒲南

今天和大家交流一下麻杏石甘口服液治疗鸡气囊炎和鸭呼吸型感冒的问题。
我们先来看看《兽药质量标准》麻杏石甘口服液的描述:

《兽药质量标准》2017年版中药卷P265
麻杏石甘口服液
处方:麻黄300克、苦杏仁300克,石膏1500克,甘草300克。
功能:清热、宣肺、平喘。
主治:肺热咳嗽。
这里面存在着二个问题:一是没有提到解表的功能。二是没有提到针对表寒里热的主治。

在桂林古本《伤寒论》中讲到:
发汗若下后,不可更行桂枝汤,汗出而喘,无大热者,可与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
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方:麻黄四两去节;杏仁五十个,去皮尖;甘草二两,炙;石膏半斤碎绵裹。右四味,以水七升。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二升,去滓,温服一升,日再服。

柯琴(柯韵伯)注:“此温病发汗逐邪之方剂。凡冬不藏精之人,热邪内伏于脏腑,至春风解冻,伏邪自内而出,法当乘其热而汗之,热随汗散。是方也,温病初起,可以解表而清里。麻黄汤去桂枝之辛热,加石膏之甘寒,佐麻黄而发汗,助杏仁以定喘,一加一减,温解之方,转为凉散之剂。”

《万友生医论选》中讲到“对麻杏石甘汤证的体会”:
发汗后,不可更行桂枝汤,汗出而喘,无大热者,可与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
下后,不可更行桂枝汤,若汗出而喘,无大热者,可与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
两者均为表(太阳、卫分)寒轻里(手太阴肺气分)热重所致。其“无大热”“汗出”既与阳明“蒸蒸发热”“大汗出”者不同;其与“汗出而喘”又与表寒闭肺“无汗而喘”的麻黄汤证有别。它既不是单纯的里热气分证,又不是单纯的表寒卫分证,而是太阳表病入里,气分之热已炽,卫分之寒未尽的卫气同病证。
柯琴对此卫气同病的病机认识未清,以为汗出不可用麻黄,无大热不可用石膏,竟将原文改为“无汗而喘,大热者”,这显然是不够全面的。
本方是麻黄配石膏,而且石膏用量大于麻黄,变辛温为辛凉,其意显然是以大清气分里热为主,而以轻散卫分表寒为佐。故适用于“汗出而喘,无大热者”的卫气同病证。
但柯琴对此方方义的认识却是对的,他说:“此大青龙之变局,白虎汤之先着也。”因为,大青龙汤证为表寒重、里热轻所致。故方中麻黄用量大于石膏;而麻杏石甘汤证则为表寒轻。、里热重所致,故方中石膏用量大于麻黄,所以称它为大青龙汤的变局。
又从表寒化热入里的变证来看,大都是从表(卫分)寒的麻黄汤证,转变为表(卫分)寒里(气分)热的大青龙汤证(表寒重于里热)或麻杏石甘汤证(里热重于表寒),更进一步转变为里(气分)热的白虎汤证,故又称它为白虎汤之先着。

《伤寒指掌》用此方以治客寒包火的冬温。
方中麻黄虽苦辛而温,得石膏之辛凉甘寒,相须相济,有凉散之功,而无辛燥之弊,况又得甘草缓其猛,杏仁宣其壅。冬温、风温表实里热者圴宜,其效如桴鼓。若属温热、暑温,则又当慎择而勿浪投。

蒲辅周论麻杏石甘汤
表里两解法是中医治疗温病的重要措施。麻疹、病毒性肺炎,初起失于宣透,则病邪由卫而气,以致肺胃同病,表里受邪,内结胸中,此时必须两解。吴坤安说:“肺有火邪而太阳感寒,宜外散寒邪,内清肺火,兼喘者,麻杏石甘汤妙。”“疹痧发于暴寒之时,肌表头面不透,是外袭寒邪,内蕴伏热,宜两解肺卫之邪。”“外症身热,胸满而喘,舌苔白刺,或兼微黄,脉象洪滑,为阳明半表半里之症,斯时汗下两忌。惟宜吐法,以越胸中之邪,栀子豉汤主之。”都说明表里两解是麻疹、肺炎透邪外达的有效途径。可以选用麻杏石甘汤、五虎汤、栀子豉汤、凉膈散、三黄石膏汤、小陷胸汤、瓜蒌薤白汤。
有人提出:肺炎和麻疹均属温病的范畴,今麻杏石甘汤中有麻黄,是否会犯辛温之戒?我们认为:当辨时令气候,再议用药,时值冬令,外寒而内热,火为寒郁,内病肺经,火郁则宜发之,是《内经》治则的重要依据。况麻黄属苦辛温,不似薄荷、荆芥之辛温而燥,人们敢用芥、薄而不惧,何故独惧麻黄。吴坤安说:“若秋候凉风外袭,伏热内蒸,以致咳嗽或喘者,亦宜麻杏石甘汤。”秋日可用,何况冬日。
还须指出:小儿未满10岁,脏气未充实,体质脆弱,用药的剂量不宜过大,配方亦不宜复杂,若剂量过大,胃难用任,往往激起病变。仍以麻杏石甘汤为例,6个月以内的儿童,一般可用麻黄五分,甘草五分(甘草量必须与麻黄量相等,多则牵制麻黄用量,少则麻黄发散太过),石膏三钱,杏仁一钱。6个月以上,则按1个月增加一分计量;1岁至1岁半,麻黄可用一钱,甘草一钱,杏仁一钱五分,石膏四钱。按照这个比例用药,不致有药过病所或病重药轻之弊。其他方剂,亦可参照类推。关于服药时间和剂量亦须加以注意,病势缓者,4小时服药1次,量约20-40毫升;病势急者,不拘时服,但每次之量,不宜过多。

我们再来看看鸡气囊炎与鸭呼吸型感冒的症状与中医分析
一、表寒:鼻流浆液性分泌物
病鸭以呼吸道症状为主。食欲减少。呼吸急促。鼻流浆液性分泌物。咳嗽。
其中鼻流浆液性分泌物明显属于表寒之症。
二、里热之证:
1、气管、支气管内有大量干酪样物或出血。
2、肺出血、淤血或渗出。胸腔中可有积液
3、气囊内可见卡他性、纤维素性、干酪样渗出物。
4、全身可出血、心肌坏死或有出血,胰腺坏死。
5、脾脏肿大、出血、淤血或有灰白色坏死点。                       
这五条明显地可以看出属于里热之证。

表寒里热的英文
superficies cold with interior heat  

比较一下:双黄连,荆防败毒散,扶正解毒散,清瘟败毒散

1、双黄连口服液,中成药名。为解表剂,具有疏风解表、清热解毒之功效。用于外感风热所致的感冒,症见发热,咳嗽,咽痛。
2、荆防败毒散。组成:荆芥、防风、茯苓、独活、柴胡、前胡、川芎、枳壳、羌活、桔梗、薄荷、甘草。
荆防败毒散,中医方剂名。出自《摄生众妙方》卷八。为发表剂。具有发表解汗,散风祛湿之功效。主治外感风寒湿邪。症见恶寒发热、头项强痛、肢体酸痛、无汗、胸膈痞闷、咳嗽有痰、鼻塞声重、舌苔白腻、脉浮等。
3、扶正解毒散
主要成份:板蓝根、黄芪、淫羊藿。
有扶正祛邪,清热解毒,补中益气之功能。用于修复免疫细胞功能,诱导机体产生干扰素,调整机体免疫功能;保肝护肾、解毒排毒,对圆环病毒引起的各种继发感染有特效。
4、清瘟败毒散
【主要成分】石膏、地黄、水牛角、黄连、栀子、牡丹皮、黄芩、赤芍、玄参、知母、连翘、桔梗、甘草、淡竹叶
【性 状】本品为灰黄色的粉末;气微香,味苦、微甜。
【功 能】泻火解毒,凉血。
【主 治】热毒发斑,高热神昏。
从上面介绍来看,双黄连,荆防败毒散,扶正解毒散,清瘟败毒散,明显不适合表寒里为之证。
治疗鸡气囊炎和鸭呼吸型感冒,还是麻杏石甘口服液更对症一些。

分享到:
Copyright © 山东好利来动物药业有限公司      鲁ICP备16018540号-1     技术支持:立博网络              网站当前访问人数: